作为一个家,我不擅长很多事情,然而要论及借题发挥、以小见大那是毫不怯场的。
大抵是因为搞文学的不怕说错、也不怕假大空,错的可以纠正,假大空早晚也会实现,最怕的是无话可说。
我年幼时很是勤勉好学,为了表现得更加聪明一点,常常干着借题发挥的事,譬如把“猫”引申为多余人、猫的死去引申为“内省已亡”……这坏毛病到了现在也没能改掉。
而我也不打算改。借题发挥,以史为鉴。
我正要借题发挥,倘若你要说我信口胡诌,那我也不在意。
【……
即使绝望,生活依旧要继续。如若是现实,反倒可以颇为懦弱地选择某种方式——既表现自己的美学而又丝毫不会累及他人。
然而梦境却又是不同的,按照梦即为潜意识的说法,只要身为人类的本能尚且存在,那么一个人他总归是不想死的。
也是死不了的。
我最终也没能求死。倒不是我苦于方法,事实上,我曾写满了一整张羊皮卷纸的计划,“跳楼不符合美感”、“入水又会给人添麻烦”、“割腕失败率过高”……在罗列种种后,我最终选定了服药。
只要药物得当,使用过量,即可产生相当具有性价比的结果——“符合美学又不麻烦别人且救活率相对较低”。
然而,我犹豫至今,迟迟未能实行,不止一次地劝说自己“是因为还想写啊、还想多写点、说点什么”又或者“多解决几件看不顺眼的事”,可现下想来,恐怕归根结底还是对死亡的恐惧吧。
现下评价人呢,似乎非要与众不同、反传统些才好。牙齿白净的比黑墨染过的高贵、不怕死比怕死的高贵、嬉皮笑脸的小聪明比憨厚的踏实高贵、衣服繁复不实用的比简陋的高贵、西式的比传统的高贵……
若论及对文人的评价,那就更了不得了。你得美、怎么个美法,懂物哀、知樱落之美,知柳浪莺啼。你要是不知道,那就堪称罪大恶极,就是入阿鼻地狱处以极刑也不亏。
怎么显示美,那当然是用日本的传统方式了。自不知哪位先人开了个先河,从那之后便成了惯例。在这个圈子里,你不自杀自己简直都不好意思自报家门。
我难不成是被那股意志裹挟了般?】
我没能得到答案,那甭管是不是被裹挟的计划也没能实施。
既然无法实行计划,倒不如冷眼旁观。借着难得的修养时间,我开始观察自己也观察世人。
我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,我甚至开始对此梦境的虚假性存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