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零文学>玄幻小说>人生若只如初见安如意 > 二十三章 : 拿她的手喂狗
    委托台湾福茂公司设计生产的仿制铃木Wagon-R底盘和车身模具已经运抵虎山,跟欧美日传统工业强国比起来,台湾企业更像是二道技术贩子。对从欧美日国家流出来的淘汰🔺🅯🊃技术做一些改进,争夺低端市🛪🟏场。好比,华夏厂委托其开发仿制的底盘、🄛♻🍩车身模具,费用只有德国报价的六分之一。

    韩皓当然知道德国货好,但如果采购对方的产品,成本会大为提高。以目前华夏厂的家底,暂时经不起折腾。华夏之光的整条生产线都外包给了台湾企业联合体,从冲压、焊接、喷涂到总装,虽然不是国际🖦一流水🇝🙞平,但过及格线还是没问题。一分钱一分货,套生产线花费将近1.1亿,华夏之光的定位决定了其前期投资无法太多,不然单凭年销🝰🎯量刚过万,光成本投入产生的利息都是沉重的负担。这还是台湾企业联合为了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而降价后成交,在华夏厂新开工的摩托车生产线就是台湾人帮忙升级完善。

    台湾企🀜♑🇭业也和日系企业一样,习惯抱团一起,有生意互相照顾。缺点就是太过封闭,不过这不是韩皓关心👁的问题,只要他们能够🏥按时按质交货就行。

    为了这底盘和车身,凌云智带着他的团队一🕄🇇直呆在台湾现场监控,同时暗中学习对方的开发过程,就连过年都是在台湾度🌉过。当模具试验压制出第一🌣🀼副未喷托的白色车身时,这个久未落泪的汉子差点热泪盈眶,他抛弃一切来到华夏厂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。

    底盘仿制其实技术含量不高,因🆲为只需要利用高科技测量仪器就能把底盘复制出来,反倒是车身凝结了华夏人的心血。他们针对Wagon-R的外形做了本土化的改进,尤😜🂒其车头进气格栅位置运用了中国古代明光铠的造型。左右两格好比铠甲上的板状护胸,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。中华文明延续上下五千年,艺术成就凝结在历史长河中,韩皓喜欢让设计师们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灵感。

    微面相比摩托车需要的零部件更多,幸好华夏厂有资本挥舞着支票,说动了国内微面零部件生产企业开模供货。当然其中还有不少是为摩托车零部件供货的企业,他们随着华夏摩托的发展而壮大,现在听闻华夏厂要造微面,也第一时间跟进。配件厂需要就近设厂供应,这才能降低车辆的成本。为此,华夏厂还跟一些主要零件供应商签署了意向合同,待华夏厂的销量达到一定数字,他们必须要在虎山汽车工业园设厂,不然就淘汰出局不再下订单采购。得益💪🔨于摩托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和技术积累,小商家们转行生产微面所需的零部件顺利了许多。跟海州乃至虎山主政领导想法一致,将来华夏厂附近要形成汽车产业集群,如此才能降低成本和方便技术改进。

    随着微面生产线的安装调试,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韩皓面前。本来打算从摩托车生产线抽调员工到微面生产线,但大家都没有动力。因为现在摩托车生🝚产线多劳多得,收入一直在提升。反倒去了微面那边,工人们害怕收入会降低,所以迟迟招不满人。现在华夏厂的熟练工,一个月收入能达到千元,远远高于机关单位职工,属于🝿🐽🅖率先富起来的高薪技术工人。

    “老魏,厂里让🆗🏪🜶大家报名去汽车车间,我有点想去。造汽车比摩托车听上去比较高级!”

    “你傻啊,厂里的微面是新产品,到时卖不卖得出去都是问号🜏🁋。如果天天休假不上工就惨了,现在摩托车这边生产红火,有钱不赚是傻子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底下工人们的小心思被反馈到了韩皓桌面😗。说到底还是收入问题,在韩皓看来造汽车可比摩托车复杂多了,要求技术水平和工人素质更📨高,但他也不能硬压人换岗,只能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。于是新的招募公告出来了,但凡去汽车生产线的工人工资标准一律比照摩托车生产线收入水平,保证个人收入不降低,并且年底还有浮动奖金,就高不就低,为期三🆭年时间。

    “这条件还不错,到时车卖得少干活不🏱🝸🏻累😗,还能拿和摩托车生产线一样的钱,学到的东西也多,这笔买卖还是挺划算。”

    “老魏,上👲🌴🃐次你说不去,这次怎么就想过去了🇧?”

    “此一时彼一时,咱们打工的要随机应变。走,跟上时代潮流一起报名🝞🌍去!”

    在新政策的召唤下,汽车生产线🆲上很快招满了有过🈁🞦摩托车生产经验的工人,他们还需要在跳槽来到华夏厂的有过汽车生产经验小组长带领下,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直到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上岗。

    在东安公司订购的第🂈🌴🃕一批2000套发动机和变速箱也运抵了虎山,一切工作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,距离试🗤生产的♽日期已经相当接近。

    “小韩厂长,听说你们第二车间又要准🏱🝸🏻备设计施工了,到时可别忘了关照兄弟。第一车间,我可真没赚到什么钱,为了你们要求的高起点高标准,我可是廋了1⚜💐0来斤。”

    犹如🝕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李树富早留意华夏厂第二车间的信息🜏🁋,得知现在准备启动项目他赶紧来打招呼。

    跟李树🀜♑🇭富也👲🌴🃐合作了不少项目,整个华夏厂几乎都是在他的承包下建起来,韩皓也跟他很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