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超导反重力是李宁的理论,我相信赵奕,但不相信那个李宁……”
“赵奕相信他。”
“当然,不然怎么做实验?我觉得吧,还是有希望的,反正是赵奕做的。不过,如果成功了,会怎么样?”
“那还用说吗?两个诺贝尔!”
“两个?”
“赵奕和李宁一起啊?这种情况一般是共享到诺贝尔。”
“也可能是李宁获奖,还是要看评选,不过,如果数学理论支持和验证,两者都是赵奕做出来的,他肯定也会获奖。”
“还是要看情况吧,也不一定能获得诺贝尔。像是这类型的研究,如果做出的成果并不大,也许获得诺贝尔需要等个几十年,有的人根本等不到就死去了……”
“如果等个二十、三十年,也许就是赵奕自己获得诺贝尔了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李宁,s-d~~~”
“……”
当理学院众人讨论不休的时候,李宁正在和赵奕一起研究超导反重力的数学逻辑。
其实也不是一起研究,可以说就是赵奕自己做研究,是在对之前的内容做整理,顺带给李宁讲上几句,李宁有些悲哀的发现,好多地方弄不懂,尤其牵扯到‘虚构’的地方。
超导反重力的数学构架,当然不完全是真实的。
有些就只是构架,是对实验内在情况的推理、想象,再把想象的逻辑和实验结合,来构造一整套数学体系。
比如,切面理论,本身就是‘想象’出来的。
切面理论是信息学院大二学生朱理提出的,他说离子晶格自选会在平行方向,产生一个拥有‘隔断空间’效果的切面,
赵奕利用已知的数学逻辑,去思考切面的可能性,发现它符合内在的数学逻辑,无法被实际存在的理论证否,就被设计构架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