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结束之后,于跃才心满意是的跟着大巴车回到学校。
对他来说,这趟活动可以说是收获满满。
主要是学校竟然能够出动摄影机和摄影老师跟随拍摄。
这种影像资料以后绝对是有大用处的。
至少自己两首公益歌曲算是有着名正言顺的故事了。
而且又视频为证。
还有跟老师和小姑娘的谈话也是充足的证据。
《阳光总在风雨后》这首歌还算好,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识,所以在很多环境创作出来,其实都是没有太大的问题。
这首歌可以是为一同参加考试的同学加油打气而创作,可以为残疾的孩子们创作。可以是为失利的运动员创作。甚至都可以是为郁郁不得志是亲朋好友创作。
反正只要故事合理就可以了。
但是《你是我的眼》这种歌曲的标签性特别明显的歌曲,就不能随随便便的创作出来。
某一天,同学跑步拿了第二名,我为他创作了《你是我的眼》,他为我感到骄傲。
这t一听就是在扯犊子。
所以,这首歌是需要一个非常契合的创作环境的。
毕竟这首歌的原作者萧煌奇,本身就是一个后天失明的歌手。
在自己失明之后,他带着积极的心态,专心的研究音乐,才创作出了这么一首优秀的歌曲。
于跃没有失明的感悟,本身就已经是一种“劣势”了。
所以他需要尽量模仿萧煌奇的人生经历,去接触到这些感官又残疾的孩子们,才能有所“感悟”,作出这首歌曲。
这也是于跃愧疚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