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惜啊,朱允炆没有领略通透朱元璋设置藩王的用意,不明白他的爷爷是为了防止朝廷内出现奸臣篡权,给大明朝的天下多上一道保险,才设置在外领兵手握重权的藩王的。他一直都觉得他的爷爷太过偏袒这些藩王,再加上有的藩王仗着是皇帝的叔叔,对他说话做事也不太礼貌,他就将所有的藩王当成了坏人。
有了这些心理基础,最后再加上黄子澄等人故意用什么七国之乱的故事危言耸听的挑唆,将藩王们描绘成了成天就知道觊觎皇位的混蛋,朱允炆就在心里彻底与这些藩王们决裂了。
他上台之后,就开始用残酷狠辣的手段削藩,抓住藩王的一点小把柄就废为庶人,让他们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变成了屌丝,让所有的藩王都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心理。朱允炆这么做,估计是有的藩王太不拿他这个皇帝侄子当回事了,他想先废掉几个刺头立立威,没成想这样一下子就将所有的藩王都逼到了对立面,让他们都开始希望朱棣能赢,最起码朱棣不会废掉他们。
所以我们看到,靖难之役爆发四年之久,都是朱允炆的军队在和朱棣打,其他的藩王都按兵不动,像宁王还跟朱棣合伙造反,许多藩王都和朱棣眉来眼去,就连远在四川成都的蜀王朱椿也跟朱棣暗通款曲。
如此一来,朱允炆就硬是把能群殴朱棣的局面,变成了他跟朱棣单挑,力量对比严重失衡,再加上用人不当、运气不好等这些次要因素,终于失掉了天下,得罪藩王,是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。
如果他不得罪这些藩王,跟他的叔叔们搞好关系,再用推恩令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地削减藩王的权力,或者直接将朱棣从北平调到其他地方,那朱棣是不敢造反的。
因为他若是盲目起兵的话,不仅要面对朝廷的讨伐大军,还要面对忠于朝廷的其他藩王的勤王之师,像宁王、晋王、代王、谷王等就在他的封地四周,分分钟就可以和朝廷联合起来群殴他。
到时候,就算朱棣在能打,怕是也没有什么卵用。
朱元璋看朱楧的话说的真切,老于世故的他一眼就能看出来,朱楧说的是真心话,并不是当着他的面故意伪装,心里大为畅快,这才是他最想要的局面,笑眯眯地对朱允炆说道:“允炆啊,你十四叔对你这么好,你该怎么表示表示啊。”
朱允炆打心眼儿里是对这些藩王抱有警惕心理的,尤其是朱楧这样的强藩,因此对朱楧说的话,并不是特别相信,只道是这是他故意当着老朱说的场面话,不过既然朱元璋让他表示,他肯定不会当面反驳,又举起酒杯十分客气的说道:“允炆多谢十四叔关照,允炆再敬你一杯。”
说罢,双手端着酒杯递到朱楧跟前,然后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,十分地豪迈洒脱。不过,对于他的表现,朱元璋并不是特别满意,朱楧已经掏心掏肺地说出要誓死保卫他的话了,他再怎么样也要表态和叔叔们永享富贵之类的话吧,只喝一杯酒,实在是太轻了。
朱楧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还有戒心,不过他没有介意,有戒心倒无所谓,只要你上台之后不要妨碍寡人的既得利益就好了,寡人不想抢你的江山,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一言九鼎、作威作福,条件允许的话顺便再调戏调戏民女,鱼肉鱼肉百姓。端起酒杯来,向朱允炆致意了一下,然后也是一饮而尽。
叔侄二人的这次碰杯没有达到朱元璋理想的效果,他不由得脸色变了变,不想在强按牛头喝水,夹了一口菜放到了嘴里,一副漫不经心,十分随意地说了一句:“肃王,朕听说你发明了几道名菜,怎么不带给朕来尝尝啊?”
老朱说的自然是北京烤鸭和重庆火锅了,朱楧对此早就做了准备,现在这两道名菜在大明尤其是西北地区已经颇具影响力,老朱听说过也很正常。这次他回京,就专门带了不少技术骨干,打算让他们做给老朱吃,如果老朱喜欢的话,还可以将手艺交给宫廷的御厨,以表示他的孝心。
除此之外,朱楧带这么多厨子来还有另外一层用意,那就是将他的生意做到大明朝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,于是不失时机地说道:“父皇真是明见万里,连儿臣搞得那点小小的把戏都知道了。请父皇明鉴,儿臣为了让父皇尝到儿臣发明的这道菜,特地从西北带了厨子回来。只是时间匆忙,还未来得及准备,改日一定让他们做给父皇吃。”
朱元璋微微一笑,十分慈祥地说道:“那感情好,朕听人说你发明的那两道菜好吃到能让人咽掉舌头,朕登基二十多年,早已吃遍了天下美味,若是此时能有一道菜打动朕的舌头,朕的晚年就多一道福分。”
这话的分量太重了,若是自己能做出一道让老朱晚年增加福分的菜来,那岂不是大孝特孝,朱楧立即站起身来,冲着朱元璋作了一揖,道:“若是能让父皇开心,那儿臣这道菜才叫真的值得,儿臣一定吩咐厨子们将菜做好。”
朱元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十分满足,十分享受的说道:“好啊。那朕就等着一饱口福了。”
朱楧偷偷抬眼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,见他很开心,于是就鼓起勇气说道:“启禀父皇,儿臣还有一事相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