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世纪以前,各国战舰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帆桨并用。
也就是既有船帆,也有船桨。
有风用帆,无风用桨。
十五到十六世纪期间,人类对海洋认知的开始增加。
他们发现海上基本不存在没风的情况,就算真的没风,战舰也可以借助洋流航行。
于是各国战舰逐渐抛弃船桨,使用风帆作为战舰动力。
到了十七世纪中期,只使用风帆作为动力的战舰成为主流战舰。
战舰动力改革的同时,海战方式也在改进。
中世纪时期(公元5-15世纪),海战的主要武器是船首金属。
简单来说就是在船头包裹一块尖锐且凸起的金属,遇到敌船时用这块金属去撞击敌船的船身,使其受损漏水进而沉没。
除了船首金属外,还有投石机,弓弩等远程武器,以及长矛,刀盾等近战武器。
当时的海战战术也很简单粗暴,先用船首的金属冲角撞击。
接下来,两船接舷。
一部分士兵用远程武器压制对方,另一部分士兵用铁钩勾住对方船身,用力拉拽铁钩后面的绳子,将两艘船固定在一起。
之后,士兵们拿着刀盾跳到敌船上进行白刃战。
这种战术又称接舷战术。
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及以后。
由于火器的长足发展,使得传统金属冲角撞击和接舷战术逐渐被抛弃,巨舰巨炮战术成为主流海战思想。
说白了就是造大船,装重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