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院的工作人员翘首多时,对临江剧而言,这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宣传机会。
柳派第四代传人、临江剧院名誉院长汪半凡女士亲自接待了他们。
汪女士六十一的高龄,戴一副金丝眼镜,看上去朴素低调。
“小穆和小顾,你们好你们好!欢迎你们来我们剧院作客学习。”她说话的嗓音圆润柔和,一出声就是听觉享受。
“汪老师好,我们来向您讨教临江剧的唱法。”
顾骄跟在穆子绥后面乖乖打了招呼:“汪老师好。”
汪半凡女士和穆子绥认识,她一直很欣赏这个年轻人,连带着对穆子绥带来的顾骄也非常喜欢。
想唱戏,头一件要学的是发音。临江剧是以当地方言改良形成的,多入声,带翘舌声母。没接触过的人想要发音地道,只能靠多练。
他们每人都有几句戏词要唱,要记三四十个字的发音。
汪半凡一个字一个字掰碎了教给他们。“来小顾跟我一下啊,你记得——”
“你记得——”顾骄目不转睛盯着老师,把刚刚记住的发音唱了出来。
“发音是对了,但还有些欠缺啊,它这个里面是有很多层次起伏的。‘记’要下来、顿住、上去、再下来,再下来。”
“有很多转音。”穆子绥在一旁补充。
“对,很多转音。我们争取上台时好好表现,因为这个呢,在戏迷的耳朵里,一点细节处理得不好都是能听出来的。”
顾骄拿了个本子,专门记唱腔的种种注意事项。几乎每个字底下都画满了起起伏伏的剪头,和其他奇怪的标注。
穆子绥亦然。
剧院五点下班。汪半凡为了教他们,多留了一个小时,把所有唱词都解说和带着唱了三遍。
她谢绝了穆子绥请晚饭的提议:“你们走吧,我就住在附近,家里人在等我一起吃呢。”
天色擦黑,却仍有夕阳。